孩子感冒後聽不見?小心「中耳積水」惹禍

瀏覽人數:

撰文:福誠耳鼻喉科診所院長 王遜模醫師

何小弟今年5歲,母親最近1~2個月發現在談話時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要問個2~3次才有回應;而且看電視時,音量轉的比以往大聲許多。起初,總認為是幼稚園上課後,變得比較獨立些,或者卡通影片的劇情看得太入迷,才會對於父母親的言談較不專心;同時老師也發現弟弟上課時反應與專注力差很多,常會干擾其他的小朋友,造成學習上的困擾。

 

中耳腔積水導致聽損

陳小弟也因班上許多小朋友罹患感冒而反覆交叉感染,流鼻涕、咳嗽、鼻塞的情形時好時壞,母親在擔憂弟弟的聽力是否有受損以及反覆感冒的考量下,將弟弟帶至診所求診。經過臨床的理學檢查、耳鏡的影像系統以及完整的聽力檢查,發現陳小弟的中耳腔有積水,進而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

 

中耳積水發生的原因

啥米?耳朵跑水進去,那不就以後要戴耳塞洗澡了?!不是這樣的!最主要是因為小朋友的耳咽管在七歲前長度短而且與地面成較水平的角度,所以在小朋友得到中耳炎後,病菌與毒素就容易從鼻咽部經由耳咽管擴散至中耳腔,再加上調節耳咽管開閉的鄰近組織功能異常,造成積液不易消退,進而導致聲音的傳導受到阻礙,終致聽力障礙的結果。

除了耳咽管的失能外,反覆地上呼吸道感染、寄放在托兒所或日照中心的孩童、鼻過敏、常吸入二手菸、唇顎裂、顏面畸形者、免疫功能不佳與基因遺傳者,均是造成孩童中耳積水的原因。

治療首要考量病程與分析病因

治療方面須考量中耳積水病程的長短以及分析可能的致病因,確實與家長做良好的醫病溝通,才是最佳的治療對策。依據大型研究顯示60%的小朋友在中耳炎後的1個月中耳積水會消失;80%的小朋友在2個月內會消失;90%的小朋友在3個月內會消失。因此,一旦小朋友被診斷出中耳積水時,詳細地病史詢問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發生聽力障礙的時間持續多久。

從藥物開始為期3個月追蹤

先從藥物開始通常一開始會給予藥物治療,並囑咐家長一定要持續在門診治療,以3個月的追蹤期當作是手術介入的分界點。然而,如果在追蹤的期間內出現其他的併發症,如耳膜過度塌陷、出現感音性聽障;或者小朋友已在就讀年齡,因為中耳積水導致學習障礙者,手術的時機需要及早介入。

及早判斷是否該手術介入

通常手術是在耳膜上放置通氣管,將中耳的積水藉由通氣管從外耳道引流出來,除了將積水引流乾淨,改善聽力障礙外;同時平衡中耳與外耳的壓力差,減緩患者的悶塞與不適感。

隨著醫學的進步,許多的聽力障礙是可以治療的,而且需要及早的醫療介入,小朋友的聽力發展是不能等待的,福誠耳鼻喉科診所以守護在地社區的患者健康為職志,提供完善的服務。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