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聽損「悶」壞了長輩的後半生!簡單一招讓他們重拾歡笑

瀏覽人數:

文章來源:臺中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顏廷廷醫師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長者每2至3人就有1人受到聽損困擾,事實上聽力下降「常從50歲以後就開始出現」年齡越大風險越高,有長者的家庭,一定要正視長輩聽力健康的重要性。

為什麼長輩該定期做聽力檢查?

隨著年紀增長,聽損問題會漸漸惡化,顏醫師建議所有長者每年進行一次聽力檢查(正常成年人每三年一次),及早發現才能及時介入,如果發現長輩真的有聽力障礙,應盡早考慮輔具(如:助聽器)介入,才能有效維持社交生活與身心健康。

很多家庭沒注意到長輩聽力變差後,往往減少參加家族活動或聚會,其實並不是單純「不想出門」而是因為自己聽不到、無法參與對話而失去信心,社交孤立感加劇,長期下來,容易引發憂鬱、焦慮,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長輩聽力示意圖

溝通有技巧!耐心與正確的對話方式

與聽力受損的長輩溝通時,應該注意以下要點:

  • 盡量在正面、與長輩有視線接觸的情境下慢慢說話
  • 語速放慢,語調清楚,讓對方容易聽懂
  • 保持良好耐心與關心,協助長輩適應輔具

無論是助聽器佩戴,還是日常溝通,都需要家人的鼓勵和陪伴,長輩若能定期接受聽力檢測,適當使用輔助器材並重新參與熟悉的社交圈,就能有效減緩孤立與情緒困擾,享有更精彩、更有自信的銀髮生活。

延伸閱讀>>一定要注意!高齡聽損恐增失智風險 <<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