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聽力退化恐增加失智、跌倒風險

瀏覽人數:

文章來源:臺中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顏廷廷醫師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許多長輩最常出現的情況是「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清楚內容」。

這種聽損造成的溝通困難,家人必須提高音量、反覆敘述,而長輩常覺得別人講話含糊不清,答非所問或造成誤會,久而久之,長輩不願外出活動,就容易陷入社交孤立與情緒低落⋯

老人聽損的主要原因

聽力退化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許多條件交互影響,常見原因包括:

  • 年齡帶來的聽覺毛細胞退化
  • 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
  • 長期服用耳毒性藥物
  • 耳垢堆積或耳道阻塞

這些問題若未定期追蹤,聽力惡化會加快,甚至讓長輩錯過最佳介入時機。

聽力退化的徵兆

聽力退化可能引發失智與跌倒風險

聽損不僅是「聽不清楚」的問題,更可能影響大腦健康與身體安全,國際研究指出,聽損是「提高失智風險的最大因素之一」,聽力退化越嚴重,失智發生率越高。

聽損沒有輔具來介入,長期缺乏聲音的刺激會加速認知退化;而聽覺與視覺共同參與身體平衡的維持,當老年人的聽力與視力同時退化,跌倒風險隨之上升,加上骨質疏鬆與肌力流失,一旦跌倒可能導致骨折與臥床,影響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一定要注意!高齡聽損恐增失智風險 <<

定期聽力檢查的重要性

「正常的成年人,每三年應該進行一次聽力檢查,而高齡、聽損者每年都該檢查一次」

到醫療院所除了評估聽損程度、確定是否需要助聽輔具外,也能順便清除耳垢,避免耳道堵塞影響檢測準確度,當長輩的聽力已達建議使用輔具的程度,應盡早介入,來維持認知能力與社交參與,減少孤獨與失智的風險。

助聽器與人工電子耳

根據聽損程度與需求不同,助聽器與人工電子耳各有優勢,不少長輩誤以為年紀大就不適合手術,顏醫師分享其實適當的評估與介入仍能帶來顯著改善。

助聽器與人工耳蝸

聽力退化是自然老化的一部分,但透過定期檢查與積極介入,影響可以顯著降低,「聽損不只是耳朵的問題,更關係著大腦健康、平衡與生活」及早配戴輔具是幫助長輩維持機能與快樂生活的重要關鍵。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