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手術療法在耳鼻喉科上的應用

瀏覽人數:

中山醫院 / 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 / 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

許文龍 醫師

顯微手術治療法

由於科技的進步,醫療器械的改良,使得以前不易治療或難以治療的毛病,現在均可得到適當的處理。由於手術之成功率加以提高,更避免了不必要之傷害,而造福病人。目前在耳鼻喉科方面,顯微手術約可應用於:

  1. 喉部聲帶之疾病(如:聲帶結節、肉、囊腫等)
  2. 顏面神經麻痺之減壓手術(如:外傷性顳骨骨折、病毒感染之顏面神經毛病等)。
  3. 顏面神經再接移植(如:腮腺腫瘤、膽脂瘤等 侵犯、破壞顏面神經)
  4. 動、靜脈等之血管吻合手術(如:頭部外傷或腫瘤侵犯造成之缺損,須使用其他地方之血管  游離皮瓣來治療)
  5. 內耳之疾病(如:梅尼爾氏症、耳鳴、耳骨硬化症…)。
  6. 聽神經炎暈眩之手術(經由乳突迷路法摘除腫瘤)。
  7. 人工耳蝸之移植(先天性失聰或其他原因造成之聽力重度受損)。
  8. 中耳炎之各種手術。

現在更精簡、輕便的顯微鏡也加入了門診檢查及治療的行列,使得更多的疾病得以更有效的治療如: 外耳道的異物清除、耳黴菌之清除、慢性中耳炎之肉芽清除、急性中耳炎之穿刺、吸膿、慢性中耳通氣管之裝置、貼紙式耳膜修補手術..等。


應用顯微鏡,提高手術成功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於慢性中耳炎、耳膜有穿孔的病人,在此方法的治療下,很多不須

住院手術便可使耳膜再生,特此加以說明。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中耳腔的構造及耳膜本身的特性。耳膜本身可分為三層結構:外層是扁平細胞上皮層,中間為纖維層,內面為粘膜層,只有外層細胞之再生能力較強。

以往手術方式大都由內面插入人工耳膜(大多由肌膜做成)或將人工耳膜夾於中間(纖維層)之內。但由於門診實施之方法較為不同,是將中耳腔內之肉芽組織清除,並將耳膜邊緣(由於長時間發炎造成之不具活性鎮的組織),加以切除,並將外耳道內會影響之病灶(如細菌感染造成之膿液、肉芽、黴菌感染之菌塊...)加以清除,並以藥水徹底清洗中耳腔、外耳道等處,而後加以修整耳膜穿孔之邊緣,如此可促使耳膜再生。

由於此法和住院手術方法不同,兩者可以相輔相成,提高耳膜癒合之成功率。有些病人手術失敗後亦可用此方法之治療促使耳膜再生。目前接受治療的病人,均是有耳膜穿孔(有些為單側,有些為雙側),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很多人的耳膜均已癒合。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