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不是病,是身體在發出危險警訊

瀏覽人數:

撰文:林青展院長

噠噠噠…,一個約50歲的許先生,深受雙耳耳鳴症狀困擾數個月之久,前來門診看診。經詳細問診以及理學檢查之下,病人「沒有眩暈症狀,沒有聽力受損,沒有上呼吸道感染發炎的症狀」,而且雙耳無中耳炎及耳膜穿孔的情況存在,究竟怎麼一回事?

耳嗚,分為主觀性、客觀性

許先生為耳鳴所苦,透過音叉試驗純音聽力檢查語音辨識檢查聽性腦幹反應(ABR )、顳骨核磁共振影像檢查之後發現。

在醫學定義上來講,主要是在安靜的環境之下,耳朵出現只有個人聽得到的刺耳擾人的聲音,在臨床上簡單分為主觀性耳嗚(subjective tinnitus )及客觀耳鳴(objective tinnitus )。

「客觀性耳嗚」-指耳嗚發生的原因在外耳道、耳膜和中耳腔附近的疾病,除了病患本身以外,診治醫師也可藉由聽診器或其他醫療儀器偵測得到結果,是耳鼻喉專科醫師可以直接處理的疾病。

但臨床上最困擾病人的反而是「主觀性耳鳴」所造成的影響。

耳嗚,不是病而是身體警訊

耳嗚,嚴格來說只能算是一個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應該是由於身體某個疾病,所衍生出來的諸多症狀之一。

在臨床上,很多人或許都有一些耳鳴的經驗,例如:夜深人靜獨自在書房看書或洗完澡吹乾頭髮之際,這些偶然出現幾秒的耳嗚聲響,對大多數人都不會造成困擾,也不會影響我們日常生活與工作,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耳鳴都必須治療。

治療前,要先找出耳鳴原因

目前耳鳴的治療並沒有專一性的藥物,所以在臨床上衍生出諸多治療的方式:例如耳鳴遮蔽療法、耳鳴心理認知療法,耳鳴聲音療法…

建議患有耳鳴的患者,最好經由耳鼻喉專科醫師詳細問診及安排所需的檢查,確診之後針對耳鳴個別化的疾病原因,進一步的去治療。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