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生活中常見的聽力殺手
文章來源:郭亮寬醫師
噪音性聽力損傷!你必須了解的職業性危害
在郭醫師的門診合作中,常見的患者因「聽力障礙」前來求診,深入詢問之後會發現,他們的工作場所大多存在長期噪音暴露。
經過檢查,往往確診為「噪音性聽力損傷」, 這是由於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或因瞬間強烈聲響(如爆炸、砲聲)對內耳毛細胞與聽神經造成不可逆損傷,導致聽力下降的疾病,噪音性聽力損傷可以預防,但一旦發生就無法逆轉。
噪音的種類:連續性與脈動性
噪音可大致分為兩類:
- 連續性噪音:如機械引擎運作所產生的持續聲響,造成內耳微小傷害的累積,長期下來導致聽覺細胞代謝異常
- 脈動性噪音:如槍聲或爆炸聲,由瞬間巨大音量所造成,可能傷害耳膜、聽小骨鏈以及聽覺器官
不同型態的噪音,都可能對聽力造成長遠影響。
職業安全規範:多少分貝才算危險?
依據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勞工在「八小時工作下可接受的噪音暴露標準為 90分貝」。
根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若八小時工作暴露量超過 85分貝,就必須安排健康檢查,若每天長時間處於超過 85分貝 的環境,都被認定為「噪音作業」範疇。
噪音性聽損的進程
噪音性聽力損傷的發展通常是緩慢的,具體特徵包括:
- 對稱性聽覺缺損:兩隻耳朵多半受到相同程度的影響,不至於極重度,少有病例會造成完全失聰。
- 暴露停止後穩定:一旦遠離高噪音環境,聽力惡化通常不再持續。
早期症狀:
- 難以在吵雜環境中辨別語音
- 出現持續耳鳴
- 漸進性的聽力下降,尤其是高頻聲消失
由於耳內的毛細胞受損「無法再生」,這類損傷往往是永久性的。
預防噪音性聽損的三大關鍵
- 降低噪音暴露時間:避免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
- 使用防護器材:如耳塞或耳罩,降低噪音對耳朵的衝擊
- 定期聽力檢查:及早發現聽力變化,掌握健康狀況
噪音性聽損雖是常見的職業危害,但只要提高警覺,遵守安全規範、做好個人防護,就能有效降低風險,耳朵一旦受損無法恢復,「預防」永遠比「治療」重要。
【活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