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降噪耳機?小心聽不懂人話
文章來源:臺中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顏廷廷醫師
在辦公室、咖啡廳或通勤路上,戴上降噪耳機,享受安靜的氛圍,是許多現代人追求專注與寧靜的日常,但有些人拿下耳機後,反而更聽不清楚周遭的聲音?甚至對某些聲響變得異常敏感?
「臺中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的顏廷廷醫師指出,近年門診中出現越來越多年輕族群,雖然聽力檢查一切正常,卻主訴「聽不懂」同事或同學的談話內容,背後的隱憂可能就藏在你長時間配戴的降噪耳機裡。
聽力正常卻「聽不懂」?
醫師分享,門診中常見兩種狀況:
- 一、是患者抱怨在多人對話的吵雜環境中,難以辨識想聽的聲音內容
- 二、對某些特定聲音,如小孩尖叫聲或機器運轉聲,感到特別刺耳、無法適應
「這些患者的聽力檢查報告通常是正常的,但卻真實感受到聽覺上的困擾,問題可能不是出在『耳朵』而是出在大腦」
大腦的「訊號降噪」功能
大腦是一台精密的「訊號處理器」。
在和朋友講話時,旁邊可能有垃圾車音樂、隔壁桌的交談聲,但我們大腦能夠自動分出「朋友的聲音(訊號)」並過濾掉「其他聲音(噪音)」,讓我們能專注對話,這個區分訊號和噪音的能力,需要大腦持續練習與運作,當長時間戴上降噪耳機,等於為大腦打造了一個舒適的空間,不太需要運轉。
降噪耳機是元兇?長期配戴恐讓大腦逐漸聽不懂別人說的話⋯
降噪耳機能隔絕大部分外界聲音,所以大腦就失去了練習分辨訊號與噪音的機會。
如果大腦長期處於這種『被保護』的狀態下,久而久之,它處理複雜聲音訊息的能力就可能退化,導致在真實環境中,大腦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分辨誰是訊號、誰是噪音,甚至感到混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拿下耳機後,會覺得「聽得吃力」或「無法適應吵雜環境」的原因。
延伸閱讀>>長期戴降噪耳機,當心造成「聽覺處理障礙」逐漸聽不懂別人說的話<<
如何安全使用降噪耳機?醫師的「60分鐘原則」
很多人誤以為降噪耳機隔絕了噪音,就可以戴得比一般耳機更久,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顏醫師特別強調:「長時間配戴任何形式的耳機,對內耳都可能造成傷害。」
建議使用者應遵循以下「60分鐘原則」:
- 無論是使用降噪功能還是聽音樂,建議每60分鐘就應該拿下耳機
- 音量保持在60%以下,甚至更低,降低音量對內耳的壓迫
- 讓大腦環境聲音: 休息時間,讓耳朵接觸環境音,幫助大腦持續運作,保持對聲音的敏銳度
透過週期性休息,不僅能減少對內耳的潛在傷害,更能確保大腦的聽覺處理能力不致退化。
降噪耳機是提升專注力的絕佳工具,但過度依賴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削弱了大腦的聽覺能力,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更要注重正確的使用方式,下次戴上降噪耳機時,別忘了設定一個60分鐘的鬧鐘,讓耳朵與大腦都能適時休息,才能長久保護我們珍貴的聽力哦。
【活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