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致病因有哪些?日常有3原因會誘發

瀏覽人數:

撰文:張聰舜醫師

53歲張女士,長期鼻塞,鼻水倒流,膿性鼻涕,半年前開始感覺鼻中有惡臭味,偶而伴隨著咳嗽、溴覺變差、頭痛、面部腫痛,甚至是視力模糊,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未有明顯改善。到了門診做了詳細檢查後,是罹患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病,病例數逐漸成長
鼻竇炎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一個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雖然,慢性鼻竇炎較急性鼻竇炎不常見,但這幾年來病例數,有逐漸成長的趨勢。在台灣慢性鼻竇炎罹患率約15~20%,也就是說,大約每5~7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的致病因子
慢性鼻竇炎患者,大部分是起因於急性鼻竇炎,久未改善所致。急性鼻竇,病程發展很快,但通常二到三個週內就會緩解,如果症狀持續12週以上,都沒改善的話,就是慢性鼻竇炎了。

容易進展成慢性鼻竇炎的致病因子,包括症狀較嚴重的感冒、齒源性感染、鼻過敏、鼻息肉、鼻中隔彎曲、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異物、氣喘病史、鼻部或鼻竇腫瘤、鼻咽部腺體肥大、糖尿病、抽菸習慣、正在做放化療或是免疫力低下等。這些因子,會造成鼻內黏膜纖毛活動力差,或是鼻竇的共同開口(竇口鼻道複合體)的阻塞,鼻內分泌物不易排出,進一步使鼻竇內分泌物堆積,而導致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的患者,理學檢查和鼻竇鏡檢查常見鼻內黏膜紅腫、鼻息肉、膿性鼻涕、口咽部也常會有膿鼻涕倒流及紅腫的現像。長期慢性鼻竇炎來就診的患者,我們為了確定診斷、評估疾病的範圍、嚴重度及可能計畫手術治療,會安排鼻竇電腦斷層,異常的電腦斷層會顯示一個或是多個鼻竇內充斥著分泌物或息肉。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
輕微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建議先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主要針對可能的致病因子做治療,例如患者有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可以先改善週遭易造成過敏的環境、使用鼻用類固醇噴劑、緩解鼻塞及鼻過敏的口服藥物及使用洗鼻器。若使用保守治療後仍然無明顯改善時,就要使用手術治療了。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