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檳榔說「不」!遠離口腔癌

瀏覽人數:

撰文:羅醫師

嚼食檳啷,在東方文化裡,可以追朔到西元前,可謂是非常古老的文化。東方世界如孟加拉、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台灣、中國大陸、印度及泰國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在台灣吃檳榔依舊非常普遍

在台灣,原住民是檳榔文化的始祖。早在明朝時漢人移居台灣時,發現原住民嚼食檳榔非常頻繁,也就入境隨俗,將檳榔作為當時送禮或是社交的物品。目前,檳榔文化在台灣仍是十分普及,一般市售供嚼食的檳榔,大致分為包葉和青仔,裡頭則都包含了檳榔子本身與附帶的添加物,包括 荖花、荖葉、紅灰、及白灰。

吃檳榔致癌率比抽菸高28倍

根據國衛院的研究,發生口腔癌的三大危險因子包括了抽菸、酗酒、吃檳榔,與生活習慣良好者比起來,菸、酒、檳榔三者皆有的民眾發生口腔癌的機率約達123倍的機率,若單獨來看的話,抽菸、酗酒、吃檳榔的致癌危險則分別是18倍、10倍、28倍,可以看出檳榔在於口腔癌的角色佔了非常大的一部分。

檳榔刺激口腔黏膜導致口腔癌

根據調查,台灣地區的中壯年、較低教育程度者、與居住高檳榔種植縣市有較高的嚼檳榔率,但是相對之於檳榔的危害的認知率,卻也相對的不足,其實除了上述的28倍的機率之外,更可怕的是不論是檳榔本身(檳榔子),還是大部分的添加物,都扮演了高度致癌的角色!透過其在口腔中的變化,或導致口腔環境的改變,漸漸地造成了口腔細胞的傷害及變性,若是不斷地刺激口腔黏膜,便會形成了口腔癌。

不包葉、不包荖花罹癌風險依舊高

很多民眾以為單單嚼食檳榔子,不吃包葉,不包荖花,就可避免口腔癌的發生,其實不然,在把檳榔放進口中的當下,其實就是在增加自己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所以千萬別存著僥倖的心理,為自己也為家人,避開檳榔的誘惑,不但保持了口腔的清新,也遠離了口腔癌!

務必注意!口腔癌的6大警訊

下面列出幾項常見的口腔癌的警訊,當有出現下列徵兆時,一定要儘早就醫檢查!

  1. 張口困難
  2. 口腔內外不明腫塊
  3. 長達兩周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
  4. 不明原因的口腔疼痛、麻木感、出血
  5. 口腔白斑、紅斑病變
  6. 長期咽喉異物感或吞嚥困難

希望,以上能讓大家對於口腔癌及檳榔有更多的認識,以及擁有更健康的口腔。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