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輕忽!慢性B型肝炎,是全球第九大死因

瀏覽人數:

撰文:醫者

60歲的陳媽媽,是慢性B型肝炎患者,一年前被診斷出肝癌,經過多次栓塞治療與酒精注射,仍因多發性肝癌復發併肝衰竭過世,她死時心中最大的不捨,是自母體受到垂直感染,讓女兒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肝癌高危險群的陰影,一直是陳家擺脫不掉的宿命。

台灣人肝癌發生率高達第二
根據衛生署歷年的統計,在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其中絕大多數是因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像是酒精、病毒、毒物和某些藥物等。肝炎(Hepatitis),是肝臟發炎後或肝受破壞後,功能受到影響,台灣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肝炎,包含了A型、B型和C型三種。其中,又以B型肝炎的盛行率在台灣最高。

肝臟持續發炎六個月以上,即稱為慢性肝炎;若受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影響,且持續超過六個月以上,即為慢性B型肝炎。如果慢性B型肝炎需要治療而未治療,則可能演變成為肝硬化或者肝癌而造成死亡。據統計民國98年,台灣肝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均排名第二位。

慢性B型肝炎是全球第九大死因
全球大約有兩億五千萬人,是慢性B型肝炎病患,亞洲(含台灣)及非洲為高盛行區。台灣慢性B型肝炎的流行率原來為15~20%,自從全面接種B型肝炎病毒疫苗後,流行率大約只剩2~5%。
急性B型肝炎的症狀有發燒、食慾不振、倦怠、噁心、嘔吐、腹痛、白色大便、茶色尿液、黄疸及關節疼痛等。一般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二至五個月會發生症狀,且持續好幾個星期,有的則持續到半年。如果進入慢性期,大都無症狀。如果B型肝炎急性發作,其症狀與急性B型肝炎相同。如果多次急性發作多次或嚴重急性發作,則會造成肝纖維化甚至是肝臟硬化。

B型肝炎治療的二種藥物
B型肝炎不會自動痊癒,需要透過藥物治療,抑制病毒複製,減少肝臟的長期損害,讓肝硬化及肝癌不會發生。目前治療的藥物有兩大類:(α)-干擾素及necleoside/necleotide analogues(NAs)。前者是在一定期間治療,來誘發長期免疫控制,但其效果反應不一且副作用大;後者適合長期治療使HBV-DNA下降至檢驗不到,其安全性較高。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