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慢性耳鳴!你必須知道的7件事
撰文:藍醫師
耳朵終日的聲響,總是令人心煩氣躁!究竟,為什麼會有耳鳴的發生呢?該怎麼治療才好呢?以下7個重點,你必須要知道!
什麼是耳鳴(腦鳴)
耳鳴,是一種由耳朵或腦部所產生的訊號,它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慢性耳鳴的病患,通常一整天都能聽到聲音,但部分是間歇出現的。
耳鳴從何而來
目前研究顯示,耳鳴的產生,可能源於中樞聽覺系統對聽力損傷後的代償適應現象。幾乎所有的耳鳴患者都伴隨著一定程度的聽力損傷(輕度至極重度)。相反的,聽障患者卻不一定有耳鳴。聽覺系統中神經傳導物質的抑制或增強,被認為與耳鳴的產生相關。
慢性耳鳴與突發性耳鳴的區分
突發性耳鳴(短暫自發性耳鳴)是隨機發生的耳鳴,常伴隨聽力悶塞與聽力變差,通常發生於單側耳。這樣的耳鳴常在數分鐘後消失,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若持續未消失,須排除突發性耳聾(耳中風)可能。
耳鳴與聽力損傷
耳鳴本身並不會使聽力惡化!病患常認為是因為先耳鳴才造成聽力不好,但大多數的慢性耳鳴,是因為有聽力損傷,才產生耳鳴的症狀。因此,耳鳴病患需要接受完整的聽力檢查。
暫時性耳鳴
短期暴露於巨大的噪音下,可能造成暫時的聽力損傷,進而造成暫時性耳鳴,通常這類病人,耳鳴可在幾天後恢復。但若是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下,可能造成慢性耳鳴。
藥物與耳鳴
許多藥物的使用可能引起暫時性耳鳴,通常持續數周後緩解,這類藥物包括阿斯匹靈、解熱鎮痛劑、利尿劑、奎寧。但少數藥物如柏金類化療藥及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能造成永久性耳鳴。另外,許多鎮靜安眠藥物也可能誘發或加重耳鳴。
慢性耳鳴目前仍無根治藥物
雖然目前並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長期抑制耳鳴,但有許多方式可以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及功能(例如改善睡眠、專注力、聽力障礙、無法放鬆等)。治療的方式如: 認知行為治療、音聲(音樂)治療、助聽器使用、人工電子耳置入手術等。若耳鳴病患同時有焦慮、憂鬱、癲癇病史等,則建議使用相關藥物同時治療耳鳴與上述疾病。
【活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