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側聽損是什麼?
單側聽損指的是一耳聽力損失,另一耳仍擁有正常聽力,是聽覺障礙的一種。
全名稱為單側性聽力損失或單側全聾
永久性單側聽損定義:
至少有一隻耳朵的聽力在正常聽力範圍內(≦15dBHL)
有聽力損失的耳朵聽損程度需為:
- 平均氣導純音聽力閾值(PTA) ≧20分貝(dB HL)或
- 至少有2個在2000Hz以上的頻率之平均氣導聽閾 >25分貝
為什麼會單側聽損?
為什麼
會單側聽損?
單側聽損通常很難發覺,很多案例都是小時候就單側聽損卻不自知,等到長大發現聽力愈來愈弱才趕緊處理,所以也就更難找出單側聽損的原因。
事實上,造成單側聽損的原因有很多種,單側聽損可能在任何時間點發生,主要可分為:
先天性原因:
- 1.基因遺傳
- 2.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
- 3.耳毒性藥物
後天性原因:
- 1.細菌感染:梅毒、腦膜炎、流行性感冒
- 2.病毒感染:麻疹、腮線炎、皰疹
- 3.循環系統方面的疾病
- 4.梅尼爾氏症
- 5.頭部外傷
單側聽損對生活的影響
單側聽損
對生活的影響
在別人眼中,單側聽損與正常人無異,但單側聽損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影響非常大,可以區分為幾項:
聲源辨位
單側聽損無法正確聽聲辨位,劣耳的方向無法聽清楚聲音、且在吵雜或有迴音的環境下較不容易辨識出語意。
平衡困難
部分單側聽損會有平衡感較為不佳的問題。
語言發展
聲音不只影響語言學習,還會影響大腦發育,根據醫學報告指出,單側聽損愈早有輔具介入,在大腦神經及語言刺激上都有加乘的效益,如未及早發現並治療,對聲音的刺激不足,有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
社會適應
單側聽損在比較吵雜的環境就聽不太清楚別人說什麼,對於人際關係及社交應酬上比平常人更困難,所以在社交、工作上非常弱勢,許多人求職都會有影響。
安全問題
單側聽損因為降低聽聲辨位的能力,很可能在過馬路、走路、慢跑、騎單車甚至摩托車時無法正確判斷出來車的方向,或不知按喇叭的車子從何而來,而增加安全風險。
單側聽損是否要配戴助聽器?
許多參考文獻皆有指出,提早用輔具介入可以延緩退化,所以建議單側聽損者配戴助聽器,可確保劣耳仍然持續接收聲音,讓劣耳側的聽神經能得到必要的刺激。
配戴助聽器的好處除了避免劣耳的聽辨能力變差,也可讓單側聽損有較好的聲源辨識能力,在吵雜環境中會有幫助,對維持平衡也有助益。
單側聽損聽損程度分級表
聽力損失,除了少數可以透過手術治療或藥物等其他處置之外,大部分可以靠聽覺輔具加以改善。最常見的聽覺輔具是助聽器
聽損程度 | 聽閥 | 聽力輔具介入 |
正常聽力 | 25分貝以下 | |
輕度聽力受損 | 26-40分貝 | 輔聽器或助聽器 |
中度聽力受損 | 41-55分貝 | 助聽器 |
中重度聽力受損 | 56-70分貝 | 助聽器 |
重度聽力受損 | 71-90分貝 | 助聽器 |
極重度聽力受損 | 91分貝以上 | 助聽器或電子耳 |
單側聽損經常容易被輕忽,通常是已經造成生活中一些障礙後,才會進行聽力檢查與處置。
單側聽損補助申請
單側聽損補助申請
2021年2月勞動部宣布,未領取身心障礙手冊的單側聽損者,只要符合劣耳40分貝以上且雙耳差距25分貝以上,也能申請「職務再設計」。將單側聽損者納入職務再設計輔具補助計畫。
最高有機會申請10萬元補助,助力打造職場聆聽無障礙的友善環境。
同時衛福部2021年4月也公告,符合
- 雙耳整體障礙比率介於 45.0%至 70.0%
- 或一耳聽力閾值超過 90 分貝(含)以上,且另一耳聽力閾值超過 48 分貝(含)以上者
將納入身心障礙者,讓單側聽損也能透過身心障礙流程成功申請「職務再設計」,擁有更多管道獲得政府的補助金及資源。
全台55間門市,6間聽力所
全台免費到府服務,免費預約聽力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