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戴降噪耳機,當心造成「聽覺處理障礙」:逐漸聽不懂別人說的話

瀏覽人數:

長期戴降噪耳機

你是否也是降噪耳機的使用者呢?降噪耳機雖然能夠將環境的嘈雜人聲、車聲消減,讓你享受片刻的寧靜,提高專注力。但長時間配戴降噪耳機不僅會對聽力造成潛在影響,甚至可能造成「聽覺處理障礙(APD)」,讓你逐漸聽不懂別人說的話!

什麼是聽覺處理障礙(APD)?

簡單來說就是聽的到聲音,但是聽不懂。聽覺處理障礙(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 APD)的患者在處理聽覺訊息的過程中產生缺失,出現語言理解困難。因此在嘈雜環境中無法辨別語言,導致難以跟得上對話、容易分心和出現學習困難。

長期戴降噪耳機

使用降噪耳機,降低大腦理解力?

近日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聽力學家指出,降噪耳機可能引發大腦的聽覺問題。許多年輕人因聽力問題求診,但聽力檢查卻顯示聽力正常,才發現真正的問題出在「大腦無法有效處理聲音」,也就是聽覺處理障礙(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 APD)。

因為降噪耳機長期阻擋了許多背景環境聲音,大腦因此「忘記」如何處理這些聲音,只聽到「自己想聽」的聲音,完全不需要「努力去區分」環境聲音。長期下來,大腦就會一直處於這種近似「聽力虛假」的狀況中,導致處理語言、噪音的能力就會變得緩慢、延遲,進而大腦的理解力降低。

長時間使用降噪耳機,恐增5風險

雖然使用降噪耳機能適度有效地降低噪音、提升專注力,但長期使用仍可能帶來以下影響:

聽力受損

原本過多的噪音是可以部份被耳膜反射,再從外耳道散逸出的,但耳機罩上或塞住後基本上就只有往耳膜跑,可能會影響到聽力。另外,也正因為降噪耳機的聆聽音樂效果良好,反而因此增加佩戴耳機的時間,導致聽力損失的風險提高。

聽覺處理障礙(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 APD)

即使聽力檢查顯示正常,長期使用降噪耳機可能影響大腦處理聲音的能力,導致難以分辨語音、對環境聲音敏感度降低等問題。

耳內壓力變化與頭痛不適感

當坐飛機爬升時會有耳悶的感覺,這是因為耳內外壓力改變,中耳鼓膜處緊繃狀態,讓低頻聲音難以進入耳朵。而降噪耳機主要在抵消低頻噪音,因此部分使用者的大腦可能會誤判現在為「壓力產生變化」,進而產生耳悶和頭痛不適感。

耳鳴症狀

耳鳴產生的原因非常多,且好發於各年齡層,多數人耳鳴狀況不嚴重,也並非 24 小時都會耳鳴,因此很難在一般生活情境下察覺耳鳴的狀況。然而當戴上降噪耳機或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下,原本很小聲的耳鳴便容易被凸顯出來,導致使用者覺得耳鳴的狀況增加。

過度依賴導致環境警覺性下降

降噪耳機可能讓使用者忽略周圍環境聲音,例如交通警示、緊急廣播,導致環境警覺性下降,增加潛在風險。

如何正確使用降噪耳機

建議減少配戴降噪耳機的時間,或是使用可以放大背景噪音的通透模式,以及配戴不會完全塞住耳道、阻絕外界聲音的耳機。以下是3個正確使用耳機的方法:

控制使用時間

降噪耳機讓使用者能更清楚接收耳機內的音樂,從而避免使用者將音量轉太大聲。但專家仍建議遵循「60-60法則」: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聆聽的時間長度也十分重要,連續使用不超過60分鐘。並且每隔1-2小時,休息10-15分鐘。

選擇合適的耳機類型

可優先考慮開放式耳機、耳罩式、再來是入耳式,以降低對耳朵的影響。另外建議多改用透明(通透)模式,讓環境聲音適量進入,以確保平常會聽到一定的背景雜音,維持大腦的聲音辨識能力。

聽力檢查

定期聽力檢查

如果長時間使用降噪耳機後出現耳鳴、聽力下降、或聽力困難等症狀,應及早進一步進行聽力檢查。

降噪耳機雖然帶來便利,但長時間不當使用可能影響聽力健康。建議適度使用、控制音量與時間、挑選合適的耳機類型,並定期關心自身聽力狀況。如果你經常使用降噪耳機,不妨開始養成正確的使用習慣,讓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保護自己的聽力!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